核心提示
丨作者:村姑陈《1》村姑陈的越大越差好友最近迷上了烹饪,热情十足。质量种臭著从选菜谱、名昭采购食材、劣质备菜到最后的茶踩出锅摆盘,事无巨细,越大越差力求尽善尽美。质量种臭著尤其是名昭食材这块,朋友格外
丨作者:村姑陈《1》村姑陈的越大越差好友最近迷上了烹饪,热情十足。质量种臭著从选菜谱、名昭采购食材、劣质备菜到最后的茶踩出锅摆盘,事无巨细,越大越差力求尽善尽美。质量种臭著尤其是名昭食材这块,朋友格外讲究,劣质美曰:“优质的茶踩食材才能彰显我的厨艺水平”。普通的越大越差食材如今已难入她的法眼,必须买有机的质量种臭著。自然而然地,名昭村姑陈就成了她的劣质试菜小白鼠。做了新的茶踩菜品,无论美味与否,朋友都会第一时间送来品尝。尝就罢了,还要求吃菜的人发表详细的品鉴感言,以便她调整口味。昨天实在没忍住,问她:“你自己做的菜,怎么自己不先尝尝?”朋友笑答:“好吃的东西当然要和好朋友分享啦,至于不好吃的...我自己也不太想吃。”展开全文得,心中的感动不超过三秒便烟消云散。她这一番话,倒让村姑陈想起某些茶掌柜。那些制作粗糙、存放不当的劣质茶,茶掌柜们自己不敢喝,专门留着销售给顾客。当然,朋友说的是玩笑话,她送来的饭菜大多相当可口。但在鱼龙混杂的茶叶市场,某些披着“实惠”、“创新”外衣的茶,却很可能是茶商自己都避之不及的存在。今日在此,便好好针对这些茶商自己都不喝的劣质茶,做一次盘点,助茶友们避坑排雷。若在自己的茶柜中发现下面这4种茶,建议赶快清理,免得坏了一柜好茶。《2》典型劣质茶一:有可可香、酸梅香的老白茶。白茶的基本香型,包括毫香、花香、药香、竹叶香等等,这些香气是茶叶本身自带的,或者后期转化来的。陈年的寿眉饼,在压饼工艺的作用下,还可能生出香甜的枣香,类似蒸枣糕的香气。总的来说,白茶的香气是自然的、有迹可循的。而所谓的可可香和酸梅香,闻起来沉闷不清爽,并不是白茶自然转化能产生的香气。这些味道,实际上就是劣质茶散发出来的异味。能产生这些异味的白茶,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含水量过高。含水量过高,一般由两个方面的缺陷引起。一是工艺不达标,二是储存环境不过关。白茶的加工流程虽然简单,但实际上大有乾坤。成品茶的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在8.5%以下才算达标。萎凋和烘干两个步骤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去除茶叶内部的水分。萎凋不完全或者烘干不彻底,都有可能导致茶叶内部的含水量过高。白茶储存时,“干”字依旧贯穿始终。存储过程中密封不完全,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水分子便会大肆入侵茶叶内部,为变质埋下隐患。水分超标的茶叶,在后期储存时无法进行正常的物质转化,反而会过度发酵,由此产生各种怪异的气息。市面上“可可香”、“梅子香”的说法,不过是茶商为了掩盖劣质茶的异味,编造出来的说辞罢了。工艺不精、储存不当的劣质茶,除了表面明显的异味外,还不知道暗含多少有害物质,贸然饮用,恐对身体不利。《3》典型劣质茶二:陈皮老白茶。喝白茶,一直都不提倡拼配,或者加料喝。老白茶经过多年的陈化,滋味和香气都是一流,添加其他辅料,并不能锦上添花。况且,高端的陈皮和优质的老白茶都价值不菲,单卖都有足够的市场,商家何必多此一举地将二者结合,再以优惠的价格出售呢?好茶适合清饮,取一只白瓷盖碗用沸水冲泡,快进快出,最能展现茶汤的原汁原味。不带任何干扰地去喝,才能喝到馥郁的香气和饱满的汤感,充分发挥老白茶的营养功效。在老白茶中掺入香气浓郁的陈皮,大概率是为了掩盖做旧老白茶的异味。陈皮是公认的香气浓郁,放在任何饮品中,都能轻易地占据味觉中心,老白茶自然也不例外。更何况,做旧茶经过粗制滥造,内质早已所剩无几,香气和滋味都十分淡薄,陈皮浓郁的香气和滋味,能够轻而易举地掩盖做旧茶的不足,令人难辨真假。这类拼配的老白茶,根本无法保证原料的品质,还是不喝为妙。当然即便是优质的老白茶,也不建议学习网上流行方法与其他茶类拼配着喝。一山不容二虎,强行拼配的结果,大多是两败俱伤。《4》典型劣质茶三:小青柑。与陈皮老白茶有异曲同工之“妙”的,还有曾经风靡一时的创新茶品——小青柑。甚至小青柑出现的时间,比陈皮老白茶还要早。虽然因为各种言论与风波,如今的小青柑已不如当初流行,但仍有不少茶友对其跃跃欲试。在此,村姑陈就直说了,小青柑,是极易踩坑的高风险茶。因为它根本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,产品质量的高低,全凭商家的良心。可商人逐利,有机会行偷工减料之事赚大钱,又有几个人会坚守本心?优质的小青柑,比如新会知名产区的茶柑,产量十分有限,不可能大规模地采摘下来做茶。更何况,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小青柑,价格都低于普洱茶本身。一分钱一分货,小青柑这类的再加工茶,要算青柑的成本、干茶的成本、掏果肉填干茶的成本、烘干的成本等等等等,无论如何,价格都不会太低。可想而知,便宜小青柑的原料有多么劣质。换句话说,填充在廉价小青柑内部的茶叶,大部分都是边角料、低端茶。如果其中使用的是积压多年、湿仓储存的熟普,那么青柑在此的作用,就像陈皮老白茶中陈皮一样,是杂味、堆味的绝佳掩护。为了自己的健康,对品质没有保障的小青柑,还是敬而远之为妙。《5》典型劣质茶四:香精味重的花茶。毫无疑问,由绿茶与茉莉花结合而成的茉莉花茶有独一无二的芬芳。但与此同时,它也成为了香精茶的重灾区。优质的茉莉花茶,是用上好的鲜茉莉花窨制出来的。先将茶坯加热,再投入新鲜的茉莉花,趁茶叶毛孔打开时,将茉莉花的香气一遍遍地翻拌进茶叶的每一处细胞中。如此窨制出来的茉莉花茶,散发出来的香气轻盈绵长,在沸水的刺激下,香气落水,余韵悠长。但这类品质上乘的茉莉花茶,终究是少数。窨花的工艺费时费力,还要花大价钱请专业的制茶师来做,窨制的次数越多,成本越高,成品茶的定价自然也高。而那些几十元一斤的、花香浓烈刺鼻的茉莉花茶,基本可以断定是香精茶。只有添加的人工香精,才能在省去窨花成本的基础上平白“创造”出茉莉花的香气来。香精茶的香气,与精心窨制的茉莉花茶的香气毫无可比性。香精茶的香气即便浓郁得呛人,也只仅仅浮于表面,冲泡出来的茶汤有形而无神。选购花茶时,如果遇到了价格低廉,香气却异常浓郁的茶,就要格外小心了。茶叶中出现的果香花香,应当是天然的、舒缓的,而非甜腻刺鼻的。一些蜜桃味浓烈到发冲的红茶,也很有可能添加了香精。用各种化学试剂勾兑出来的香精,添加到茶叶中,冲泡后又被人喝下,想想就不安。《6》喝茶本是风雅舒心的乐事,但若因盲目从众、追老而误饮劣质茶,不仅影响心情,更可能损害身体。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,真正的好茶,也不需要浮夸的噱头来博人眼球。条索完整干爽、香气清雅持久、茶汤饱满有厚度,才是一款好茶的标配。这些要求看似朴素,却非轻易能做到。趁着换季整理茶柜,各位茶友不妨当一回园丁,像修剪枯枝般彻底地“断舍离”一次,舍弃那些怪味茶、劣质茶。品质低劣的茶叶,即便再便宜,也不值得以健康为代价去尝试。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关注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